8月12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2年第二批10个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典型案例(自动监测领域),其中有3个案例都是“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类型的。造假的方式,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把氮气加入检测样品的气体之中,达到稀释污染物浓度的目的,从而使自动监测数据失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造假方式的应用十分广泛。
“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造假方式的曝光,以及之前COD去除剂、手电筒干扰校准值等造假方式的曝光,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环保部门对于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了,使得很多比较隐蔽的造假方式也纷纷公之于众。
一方面,这提醒了环境监测企业,要确保数据真实,不要造假;另一方面,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也有利于推动业主寻求真实的环境治理,从而释放环保治理需求。
1 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
还记得去年的手电筒干扰COD校准值,就是山东省发现的,这次的“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也同样如此。原来,2022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在全省开展了“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这一行动中,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勤联动,并利用大数据分析、视频监控等非现场监管的手段,发现了很多问题线索,集中查办了一批环境违法犯罪案件。
这次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的案例,就是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发现的,一共有10起,范围涉及济南、枣庄、东营、烟台、潍坊、临沂、德州、聊城、滨州等9个城市。10个案例中,有3个都是“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的,占比近1/3。
第一个案例,是某建材公司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环境。
2022年3月,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历史案件数据清洗,发现部分企业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案件线索,随后当地部门立即开展联合会商和联合行动。到了6月,联合办案小组开始收网,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查获违法企业12家,查扣氮气瓶、暗管等作案工具一大宗。经查,涉事企业为了防止外排废气自动监测数据超标,购买氮气钢瓶,秘密铺设输气管线,通过三通与外排废气自动监测设施采样管连接,将氮气加入样品气体中,稀释污染物浓度,致使自动监测数据失真。
第二个案例,也是一建材有限公司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大气污染物。
2022年6月至8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开展了“两打”行动比武,组织16市交叉检查。比武过程中,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新型建材公司自动监测数据异常,初步锁定了问题线索。6月30日,检查组对该企业现场检查时发现,外排废气自动监测设施采样管线上有不明三通旁路。经查,该企业在自动监测设施站房南侧放置两个装有气体流量调节装置的氮气瓶,经三通将氮气注入采样管线,稀释污染物浓度。
随后,监测人员对外排废气开展手工监测,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433 mg/m3,同期自动监测数据则为38mg/m3。此外,在环保人员检查过程中,该企业还故意断电干扰监测,且拒不恢复供电,使得引风机停止运行,造成了大量炉窑烟气无组织排放。
2 多个城市普遍存在
这些案例,都是大气类的污染案件。
同时在3个城市发现,一方面说明这种造假方式比较普遍,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次山东省专项行动是有备而来的,提前就对这种造假方式做了功课,是奔着目标去的。
3起案例的发现方式,有的是梳理历史数据,有的是跨区域执法,还有的是现场检查,说明不管是哪一类的执法组、哪一个城市的执法组,提前都对这种造假方式有所了解。
这种造假方式的特点,就是在自动监测设施采样管线的附近会有三通旁路,然后通过将氮气注入采样管线,达到稀释污染物浓度的目的。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本来333mg/m3的二氧化硫浓度,可以降低到28mg/m3,还不到原来的1/10。氮氧化物浓度也从26mg/m3降低到5mg/m3,只有原来的1/5。而最终,这些案例,无一例外都被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而被当地的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侦查。仅枣庄一起案例,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19名,查获违法企业12家。可以预见,等待这些企业的,将是严厉的刑事处罚。
其实,“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并不算是特别新鲜的造假方式,以前各级环保部门也曾经发现过,原国家环保部甚至还公开通报过。比如,早在2015年,山东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在对某热电公司调查时,就发现该企业在两台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管路上私接氮气稀释装置,导致监测数据降低。这则案例,还被当时的国家环保部公开通报过。最终,当地环保局对这家企业实施了顶格处罚,责令限期达标排放。
生态环境部门严打“隐蔽造假”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表示,“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这类作案手法比较隐蔽,现场检查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环保医生”等社会辅助执法力量,锁定违法证据。
事实上,近两年来,各地的生态环保部门对于此类比较隐蔽的造假方式,打击力度已经越来越大了。这些看似比较隐蔽的造假方式早已引起了环保部门的注意。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就曾在《中国环境报》上撰文,总结了多种隐蔽的造假方式。
文章总结说,自动监测数据造假虽然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大致也可以分为3类:自动监测设备不正常运行;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绕过自动监测设备逃避监管。
以“自动监测设备不正常运行”为例,一些企业自动监测采样系统长期故障,甚至故意损坏至故障状态,导致无法正常采集数据。还有少数单位对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久拖不验”,数据超标后以此为借口逃避监管。
文章表示,对于这些造假,要坚持严的基调,同时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办案水平,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保持对“跨学科”技术的“好奇心”,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总体来说,这些五花八门的造假方式,其实早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相关的环境监测企业,也应该对此趋势引起注意,提高警惕,确保数据真实有效。说到底,业主单位与其在数据上弄虚作假,不如脚踏实地真正把污染物治理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劳永逸,还能规避相关的法律风险。
手机扫码浏览
网站首页-走进4166全球赢家的信心-4166全球赢家的信心-产品中心-案例展示-人才招聘-海外支持-联系我们